"溫柔生產的本質是以產婦為主體,運用助產及產科實證醫學知識,協助與支持產婦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生產或是做出選擇。"
【生產再發現巡迴講座:宜蘭】淺談溫柔生產迷思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今夏所舉辦的「 生產再發現巡迴講座」第一站來到了宜蘭冬山鄉,主人家客廳聚集了十幾戶家庭,還貼心安排了戶外大泳池進行托育,讓爸爸及媽媽能專注的參與討論與分享。這場講座的分享者為生動盟在地夥伴陳玫儀、貝斯特助產所所長萬美麗,從破除溫柔生產迷思談起,延伸到說明女人的身體是如何回應生產的需求。以下是當天講座的簡單分享:
溫柔生產是不是如同youtube上的家中生產影片一樣,溫馨氛圍搭配著優美音樂,寶寶在家人感動的淚水下平安出生?溫柔生產是不是一定要完全自然,沒有醫療的介入?是不是要完全遵照自己的生產計畫書來進行,才是溫柔生產?
其實溫柔生產不等於居家生產,更不是完全拒絕醫療介入,溫柔生產的本質是以產婦為主體,運用助產及產科實證醫學知識,協助與支持產婦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生產或是做出選擇。因此,溫柔生產具備以下幾個基本元素:
ㄧ、產科醫師&助產師共同照護
生育是一連串持續性的照顧需求與供給。生產前,產家有生產教育、產前檢查、心理支持的需求 ; 生產時,產婦有生產協助的需求 ; 生產後,產家有新生兒照顧、哺乳、重新建立生活秩序的需求,當這些需求產生時,產科醫生及助產師是以夥伴關係滿足產家需求或是協助產家尋找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生產經常是漫長而疼痛的過程,助產師可隨行在側協助引導產婦變換姿勢,進行物理性減輕身體疼痛,告知產婦產程狀況並協助生產,萬一發生緊急狀況時,產科醫師可即刻接手進行醫療處置,協助產婦與寶寶度過難關。產科醫師與助產師對產婦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兩者若能各司其職發揮所長,以夥伴關係協助產婦完成生產,才是實踐溫柔生產。
二、自主&尊重
「產婦的自主性會不會與醫師的專業產生衝突?」是一個艱難且複雜的議題。醫師能不能擺脫醫院管理,透過制度性的改革,如實的以實證醫學來回應孕產婦的焦慮與適應症,讓產婦透過知識的注入做出選擇,並給予有實證基礎的回饋是醫師體現專業的作為之一。
而孕產婦的真正自主,不是只透過「多元選擇」的出現而實踐,還要讓孕產婦有足夠與多元(中醫、西醫、順勢醫學、助產醫學等等)的管道與視角來獲取孕產相關知識,最後透過思考、溝通、自我風險評估後做出決定,單一價值的灌輸不會有真正的自主。
如果醫療與助產人員能真正落實專業的本質,而孕產婦也發揮主動求知的精神,確實做好風險評估,那麼醫療、助產人員的專業與孕產婦的自主性就不是衝突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在合作關係底下,醫療、助產人員的專業得以發揮,同時維護了孕產婦的自主性,才是真正的溫柔生產。
三、溫柔生產是面對生產的態度與合作關係
溫柔生產不是一種獨有的生產方式,是產家與醫療、助產人員面對生產的態度與合作關係;溫柔生產是幫助孕產婦發現、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趕走或是否認他的感受;是協助孕產婦學習做出選擇、與他們討論並確認自己的選擇,而不是替她們做選擇;是協助孕產婦發現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使他們一直處在無助狀態,等待救援卻依然脆弱。
總而言之,溫柔生產不是居家生產的代名詞,如果孕產婦與助產、醫療人員充分發揮專業、自主性、溝通、合作模式,那麼即便是醫院自然產、剖腹產同樣也可以很溫柔。
(文/陳玫儀)
--
【生產再發現:全國講座開跑中!】
歡迎利用臉書訊息向生動盟提出「生產再發現」講座的申請。
講座的進行方式與申請辦法:
(一) 講座進行方式:二小時的溫柔生產概念與做法,以及一小時的分組討論。時間可以彈性調整。
(二) 講員:具有協助溫柔生產經驗的醫師、助產師等,以及經歷過溫柔生產的媽媽。
(三) 申請者資格:不限。只要能夠聚集20人,並提供講座場地,以及講師交通費與講義工本費,都可以向生動盟提出申請。
(四)申請流程:請在生動盟臉書專頁,透過私人訊息,告知申請者姓名、電話、場地地址、預計時段,以及參與講座成員的特性,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絡。